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在隆基绿能(601012.SH)成立的第25个年头,创始人之一的李振国辞任总经理一职。
5月26日,隆基绿能宣布高层人事调整。李振国将专注投入公司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辞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这意味着其退出上市公司管理层。
隆基绿能认为,此次变动不会影响日常经营,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未发生变化,战略方向保持连贯。
根据公告,隆基绿能已完成董事会审议程序,董事长钟宝申正式兼任公司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
李振国未来将继续担任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院长、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带领团队聚焦光伏前沿技术攻关。
对于李振国辞任总经理的原因,该公司未在公告中给出官方解释。
隆基绿能当天对界面新闻称,此次调整旨在通过管理层分工优化,提升决策与执行效率。
“钟宝申作为公司核心领导者,长期参与战略制定与全球化业务布局,其接任总经理职务将进一步强化管理协同,确保公司战略目标高效落地。”该公司表示。
隆基绿能还强调,此次治理结构调整经过充分准备,职务交接平稳有序,内部管理架构未发生变化。钟宝申延续对公司日常运营、客户合作及供应链管理等职能不变,并统筹经营管理按既定计划推进。
“此次管理层分工明确后,钟宝申负责的战略落地与李振国主导的技术研发将形成‘双轮驱动’。”该公司表示,前者将保障经营效率与市场响应速度,后者专注突破技术瓶颈。
隆基绿能内部有关人士对界面新闻称,对于李振国的辞任感到惋惜。内部员工对其比较认可,评价很高。
根据隆基绿能季报,截至今年3月底,李振国仍是该公司最大的股东,持有隆基绿能股份10.67亿股,持股比例14.08%。隆基绿能实际控制人为李振国、李喜燕。李喜燕为李振国的妻子,目前持股比例5.02%,其在公司无任职。
隆基绿能2024年年报显示,李振国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这两个职位的任期终止时间均在今年5月19日。去年,李振国从隆基获取的税前报酬总额84.65万元。
李振国1968年5月出生于河南,现年57周岁。1990年从兰州大学物理系半导体材料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华山半导体材料厂工作,该厂曾是国内半导体材料三大主力厂家之一。
1992年,李振国辞职创业,主要技术方向均集中在单晶领域。2000年2月,李振国创办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聚焦在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的开发、制造、销售等。这家公司也就是隆基绿能的前身。
2000年,李振国看到光伏产业将迎来高速增长机遇,邀请同为兰大物理系毕业的钟宝申和李春安入局,三人共同成立了隆基绿能。他们也被业内称作“隆基三剑客”。
公司成立后,三人各司其职。钟宝申主要负责资本、战略端的部署,李振国主抓技术研发。
李春安在隆基业务成长中鲜少被提及,但在隆基上市之初,他一度是公司最大的股东。在2020年,李春安多次减持隆基绿能,套现近200亿元,曾引发业内对于三者创业理念产生分歧的猜测。目前,李春安在隆基的持股比例约2.11%,并未有任职。
在上一轮单多晶路线切换过程中,凭借上游硅片优势、对单晶产品的坚持,以及对金刚线技术的革命,隆基绿能的硅片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并最终登顶全球,成为全球最大的硅片制造商。
之后,隆基向电池、组件环节延伸。2017年,隆基绿能组件排名第七,随后两年分别升至第五和第四位,2020年-2022年,隆基登顶全球组件老大。
2023年5月,在全球最大光伏展会SNEC会议期间,李振国对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发出预警,并预测“此后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被淘汰出局。”当时,光伏行业的寒意显现还并没有如今这么明显。上述言论一出,一度引发资本市场巨震。
自此之后,李振国公开接受采访和对外发声的频率明显降低。
近两年,光伏行业供过于求,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体量庞大的隆基绿能受到较大的冲击。加之其选择了小众技术路线BC,至今价值还未充分体现,导致其去年亏损额达到86.18亿元。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再亏损超14亿元。
在2024年年报中,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致股东的信》中表示,去年是隆基绿能上市以来最困难的一年,他和管理团队深感痛心,深刻反思。
钟宝申坦言,2024年业绩的大幅下降,外因是行业供需失衡,开工率不足,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行业技术快速迭代,PERC产能淘汰带来资产减值;内因是经营管理中诸多失策的积累。
钟宝申重点阐述了BC新产品相关的决策失利,以及受到美国市场的影响等。
“虽然管理层在2023年已经预判了市场的下行, 但是组织惯性强大,没有及时调整资本支出和预算,直至2024年第二季度才开始彻底的成本转型。”钟宝申称。
今年2月14日,在隆基绿能成立25周年之际,李振国出面发表主题为《生生不息》的演讲。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35年、创业的第33年,同时也是隆基成立的第25个年头。在我生命中,隆基的比重也变得越来越高。”李振国称。
在李振国的演讲中,大部分聚焦在了隆基技术变革给光伏行业带来的变革意义。
他表示,“我是兰州大学学物理的,喜欢从骨子里考虑事情,从根本原理逻辑上思考问题,所有问题都要追踪到最后的‘为什么’,到底能不能说清楚。
李振国提到的第二个原则是立足未来。在其看来,不仅要看今天,还要看三五年以后,甚至更长远的时候,局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就像刚才我谈到的,在2005-2006年隆基做战略决策的时候,如果只是看当时的短缺,那可能我们做不出行之有效的竞争策略出来。
李振国再次强调了技术对隆基发展的重要性。2024年,隆基绿能研发投入约50亿元,占当年营收比重提高至6.07%。
在李振国看来,目前“首要是让企业活下来,把这个平台持续运行下去,然后才有能力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