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慈城:千年古城的“老”与“新”

宁波慈城的光阴里藏着双重叙事。

慈城很“老”。孔庙的红墙、县衙的甬道、冯骥才祖居的老井,见证着千百年时光在此流经,将砖石草木都染成古城的底色。

慈城又很“新”。在纵横交错的街巷里,另一种心跳正在生长。越来越热闹的民权路、层出不穷地生长出的新业态新玩法、穿行于古建的年轻人,都在诉说着这里持续产生的新变化。

慈城的独特魅力,不在于“老”与“新”的鲜明分界,而在于岁月沉淀与现世活力的悄然交织。

“五一”期间的慈城。沈国峰 摄

今年“五一”假期,慈城古县城共接待游客42.48万人次,同比增长411.80%。其中年轻游客占比达65%,夜间消费占比超过一半,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更加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定义着古城复兴之路。

01

150多年前,上海第一部“洋泾浜”英语会话读本《英话注解》,就是用当时慈城本地方言发音注释而来。近百年来,这座城里的无数年轻人,怀揣梦想,告别故土,从“慈”出发,去敲开世界多彩的大门。

心学大师杨简创立慈湖学派,也是在慈城,谈妙书屋便是建于慈湖畔。

宁波帮鼻祖严信厚、京剧大师周信芳、“中国遗传学之父”谈家桢、国药工匠冯根生,都是慈城人。著名作家冯骥才,祖籍慈城。

慈城周信芳戏剧艺术馆。本文除注明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摄

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上海冯存仁堂和童涵春堂、杭州叶种德堂和张同泰堂等数十家国内外赫赫有名的百年国药老字号,都是慈城人创办和经营的。

慈城还是中国唯一入选BBC全球18个“传承的英雄”文化保护典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得主。

……

为了这篇采访,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去了好几次慈城。每次去,总能发现这座拥有7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以及1200年县城史的“江南第一古县城”的新“宝藏”。

如冯骥才写道,“慈城是我国现存无多的江南古县城之一”,而且“这一切全美好地保存在不到三公里见方小小的城区里”。

02

慈城的历史古韵,在孔庙红墙的斑驳肌理里,在冯岳彩绘台门褪色的矿物颜料层中,更在那些近乎偏执的保护细节里。

这座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级规制的古城,用2.17平方公里折叠起千余年的文明褶皱。

在慈城,“有来历”的建筑随处可见,无论是满足人们精神追求的,还是提供日常生活需求的,如城署与寺、观、城隍庙、祠堂等,以及大量的民宅,都各就各位,恰到好处。

2006年6月,慈城古建筑群共有6处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今浙江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孔庙,明代官邸的典范甲第世家、福字门头、布政房、冯岳彩绘台门和冯宅——这些古建筑做工精致,用料考究,雕梁画栋,不少江南彩绘依然鲜活可见。

慈城孔庙。

而保护是一场与时间的谈判。

自2001年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保护开发慈城古县城的决定起,慈城便采用保护、改善、改造、保留、更新和整饬等六种方法,着力保留千年古城的棋盘式街巷格局,恢复其原生态风貌。截至目前,慈城已累计修缮了文保和历史建筑45处约6万平方米,协调改造了风貌建筑约9万平方米,推动60万平方米明清古建筑群得到有效保护和完整呈现。

在顶层设计方面,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管委会。2010年,《宁波市慈城古县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成为全国最早的古城保护地方性法规之一,此后,《宁波市慈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宁波市慈城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又先后编制实施。

03

在慈城20余年的古城保护过程中,“新”思路其实已根植其中。

“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建筑的外观,更是持续生长的文明基因。”负责慈城保护开发的宁波市江北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和澎湃新闻说,慈城的保护开发,不是简单的“修旧如旧”,是在完整保留古建筑群、守护住“活着的历史”的基础上,让每一块青砖黛瓦都成为活态慈城的见证。

以明代建筑大耐堂为例,这座省级文保单位中的梁柱曾因虫蛀、霉烂而岌岌可危。修缮团队采用传统榫卯工艺替换腐朽构件,对仅存30%原貌的花格木窗进行1:1复刻,耗时近一年让600年历史的木雕重现“呼吸感”。慈城镇相关负责人坦言:“修复一扇窗的成本是新建的3倍,但历史肌理无法用金钱衡量。”

慈城鸟瞰图 “行走慈城”公众号。

2009年12月,当慈城古建筑保护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时,评委会评价说:“本项目将古建筑作为可持续的资源加以整修维护,体现了对传统建筑结构细部、技术工艺和空间布局的尊重,使地方手工艺传统与建筑维护技术得到了复兴……”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慈城没有选择复制别处的雷同,而是基于自身特质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发展基调。

04

好几位受访者带着骄傲感向澎湃新闻强调,慈城是一座古县城,不是古镇。

不同于江南大多依水而居的古镇,慈城整体格局方正,呈网格状纵横铺展,街道横平竖直,保留有“三纵四横”主干道,四周有护城河,格局竟与长安无异,因此也素有江南“小长安”的美誉。

同样让慈城运营者骄傲的是,慈城的文化没有封存于博物馆,而是始终以“活态传承”为内核,让历史肌理与当代生活深度交融。

古城东侧以保护开发为主,呈现江南古韵;西侧保留市民生活,留住古城烟火气。

在这里,至今仍拥有居民一万余人,包括七条大街、二十七条小街、一百多条小巷,兴办有卫生院、小学、中学等。

街巷间既有游客穿行参观古建历史,也有老居民摇着蒲扇闲话家常,烟火气与文脉在此无缝交织。看似“杂”,却让古县城鲜活了起来,串联出一座江南古县城的具体模样。

游客漫步于慈城古县城内。沈国峰 摄

05

慈城“家底”丰厚,可面临如何保持独特基因以及如何在全国古城古镇热衷突围的问题时,也会焦虑和自省。

“我们的‘拿手菜’很多,但要用哪一道菜、用什么烹饪方法来招待贵客,反倒成了难题。”宁波市江北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的负责人向澎湃新闻坦言。

当江南古镇陷入“青石板+油纸伞”的同质化困局时,慈城选择了一条更需定力的道路——以慈孝、耕读、药商、建筑四大文化为经纬,编织独特的文化基因。

慈城人深知,文化是一座城的“不动产”,古城复兴需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慈城药商博物馆。慈城镇 供图

走在慈城“大东门—民权路—慈湖”的主游线上,谈家桢生命科学教育馆、周信芳戏剧艺术馆、冯定故居·真理园、冯骥才祖居博物馆等10余处文化空间依次铺开,古宅打开门,文化活起来。这种自省还体现在对“文化褶皱”的深度梳理:孔庙明伦堂里每年举行的开笔礼,将耕读文化化作叩击心扉的成长礼仪;药商博物馆开设中医研学,让明清药柜的铜环包浆成为触摸历史的媒介;周信芳戏剧艺术馆内,水袖翻转间演绎着麒派艺术的刚健神韵……

06

如果说之前的年轻化焕新,是对慈城的一种主观感受,那今年慈城明确亮出“千年古城、青春慈城”新目标,则是对年轻化路线的笃定表达。“我们要在传承好千年古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年轻城、吸引年轻人、彰显年轻范,始终坚持保护优先不动摇,继续加大古建修缮和非遗传承力度,以5A创建标准提升运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同时,推出更多‘年轻化’举措,着力形成青年就业创业生态、推动青年入乡、打造青年体育公园等。”慈城镇主要负责人说道。

今年“五一”假期,慈城古县城推出“青春慈城游”主题活动,户外“非遗共富集市”、机器狗表演、黑神话悟空和哪吒巡游炸场、杂技、戏曲等活动,吸引数十万年轻游客奔赴。当暮色浸染慈湖,千架无人机在夜空铺展,此时,科技的光芒与历史的韵味在古城上空交织,展现出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活力。

慈城旅游集散中心效果图。“行走慈城”微信公众号 图

“明显感觉年轻人变多了。以前来慈城的,很多是老年人、古建筑爱好者,但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慈城,消费力、过夜率都显著提升。”宁波市江北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采访中,澎湃新闻还有一点明晰感知:青春慈城,不只是意味着这座城市对年轻人、年轻化的态度,也体现出自身宛如青年的昂扬斗志。古城墙修复、历史街区改造、旅游集散中心新建——不固步自封的千年古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逆生长”。

古今交融、新老交汇,慈城未来可期。

海报设计:王璐瑶  海报图片:沈国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