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博士”单挑巨子生物,可复美陷入信任危机

当化学博士打开检测箱,胶原蛋白行业的 " 秘密 ",被揭开了冰山一角。

事件起因是港大化学博士郝宇发布视频,发布对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检测。结果显示,产品中胶原蛋白含量远低于法定标注下限,且未检测到关键成分甘氨酸。

视频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业内外高度关注。如果产品中没有关键成分,巨子生物销售产品,是否涉嫌欺诈?

但可复美官方对这一检测结果和检测方法均不认可,除自检外,目前已委托第三方机构再行检测。

这场风波仍在持续发酵,巨子生物股价已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且波及多支行业个股。看来这起纷争,在短期内,还很难划上句号。

争议突起

当你晚上拿起重组胶原蛋白精华液开始护理皮肤,有没有想过,这里面究竟有没有胶原?

最初,郝宇对胶原蛋白行业的关注,源于行业内的一次聚会,听闻已有人做过检测,结果让他颇为惊诧。

郝宇是港大化学博士、前欧莱雅中国科学传播负责人,拥有 14 年化妆品研发经验,也是 " 大嘴博士 " 博主,曾在去年 5 月连续发布 3 篇有关胶原蛋白行业的文章。

基于行业敏感性,郝宇带领团队,选定巨子生物旗下的可复美产品进行了检测,揭开了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的神秘面纱。

经检测,团队发现巨子生物旗下的可复美 " 胶原棒 " 中(可复美 Human-Like 重组胶原蛋白肌御修护次抛精华),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为 0.0177%,低于 0.1% 法定备案标注下限,其中,关键成分甘氨酸未能检出。

5 月 24 日,郝宇团队将检测结果公开发布,可复美马上被掀上风口浪尖,并登上微博热搜。

同日晚间,可复美通过官方微信账号发布《严正声明》,对于郝宇团队的检测结果坚决否认,并贴出多批次自检报告显示,三个批次产品中,胶原蛋白含量分别为 0.27%、0.27% 和 0.28%。

据上述《声明》,可复美参考《药典》以及国家医药行业标准 YY/T1947-2025《重组胶原蛋白敷料》,对自家产品进行检测,但未公开具体检测方法。

同时,巨子生物(02367.HK)在可复美官方微信中发声,声明其上市销售的产品,都通过药监部门备案,且生产的产品品质可靠,不存在任何成分造假。

5 月 25 日晚间,郝宇团队再度发文,质疑可复美依据行业标准的检测方法。其认为,鉴于检测目的是确认产品中是否真实添加了重组胶原及其总含量,所以,该团队经过谨慎比较各种检测方法,最终采用 HPLC 氨基酸定量法。

这种方法虽然看起来 " 笨拙 ",但只要产品中添加重组胶原蛋白成分,就一定能被准确测出并定量。

持续发酵

尽管事发已几天,双方对检测方法的争议,依然剑拔弩张,事件持续发酵。

可复美认为,郝宇团队采用的检测方法未列入上述行业标准,亦未能得到实践验证。同时指出,郝宇团队从未向公司索要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公司亦为对外提供或出售原料,对方无法进行检测验证。

5 月 26 日晨,郝宇团队再次发文,指出其所检测产品来自于可复美公开销售的产品。

尽管可复美言之凿凿,依然有个硬伤,那就是在自检报告中,既没有披露具体检测方法,也没有披露胶原蛋白的核心氨基酸和甘氨酸等相关数据。

作为巨子生物联合创始人之一,范代娣曾著作《胶原蛋白材料》一书,强调甘氨酸是胶原蛋白的关键结构部分,其占比为三分之一,是形成三螺旋的关键成分。

鉴于自检结果披露后,未能平复外界的关注,日前可复美已向多家第三方机构送检产品。

从本质上来看,事件发酵仍聚焦在检测方法与标准上。无论是可复美,还是郝宇团队,双方检测结果,均难以消除外界的质疑。

然而,伴随着争议,事件发酵有了走向另一个方向的苗头,已有人在互联网上抛出商战阴谋论的说法。

据郝宇披露,团队的相关视频已被下架,且自己已收到电话和短信骚扰,并有中间人出面尝试斡旋。

信任危机

重组胶原蛋白行业历来争议不断,10 多天前,玻尿酸行业龙头华熙生物(688363.SH),发文炮轰多家券商机构,对玻尿酸和重组胶原蛋白材料 " 对比研究 " 而误导公众,引起业内外高度关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对于巨子生物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信任危机。

2011 年,巨子生物推出可复美,经过 10 多年的市场培育,已成为公司重要收入来源。

2024 年,可复美营业收入约 45.42 亿元,同比增长 62.9%,收入占公司收入的 82.0%。另一品牌可丽金营业收入 8.41 亿元,占比公司收入的 15.2%。

去年,是可复美胶原棒产品上市第 3 年,这支产品不仅已成为巨子生物的明星大单品,也是国内护肤品精华类目中的佼佼者。

据年报,去年 618 大促,可复美胶原棒蝉联天猫面部精华类目 TOP1、液态精华类目 TOP1 和修复精华类目 TOP1 等,收获了较好的市场热度。

今年 4 月 17 日,可复美发文称,胶原棒 2.0 版已焕新登场。在某电商平台上,胶原棒 2.0 版 30 支装售价 429 元,销量已达 20 万 +。

因为聚焦胶原蛋白细分赛道,巨子生物稳坐行业头把交椅,2022 年顺利登上资本市场后,更是迎来高速增长。

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由 23.64 亿元增至 55.39 亿元,归母净利润由 10.02 亿元增至 20.62 亿元;近两年来,归母净利润增速均在 40% 以上。

5 月 26 日,公司开盘大跌超 8%,收盘跌幅 4.04%,昨日仍持续跌势,收盘跌 5.43%。这场舆情风波,发生在今年 618 期间,很可能会影响公司全年业绩。而且,已波及到行业相关个股。昨日,丸美生物、锦波生物等,亦出现股价下跌。

如果不能及时平息这场风波,不仅会给巨子生物造成品牌信任危机,对整个重组胶原蛋白行业,乃至医美行业,或许都会带来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