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今年将再建示范级社区照护中心30个 适老化改造千户

人老了麻烦事也多了,

做饭、干家务、洗澡等都成了难题,

曾经的小事也会成为难事。

如何满足老年人

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居家养老需求,

成了亟待解决的居家养老课题。

记者走访我市多个社区了解到,

通过整合资源、智慧赋能、多元协作,

持续发力建立长效机制,

居家养老照护形式多样,

帮助千家万户解决这些棘手问题,

让老年人居家养老放心、安心。

上午上课中午食堂下午理疗

托管式养老像打卡

记者走进南岗区鲁商松江新城社区的老年人照护中心,乐声悠扬,老年人课堂各个班正在上课,积极互动,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为了满足小区老年人的需求,照护中心开设了 " 银龄课堂 ",声乐、舞蹈、非洲鼓、模特表演、太极拳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让老年人焕发活力,找到了幸福的密码。

除了 " 银龄课堂 ",照护中心还开设了理疗区和社区食堂,一年 365 元每天一块钱就能享受到专业理疗康养。74 岁的刁阿姨一天的时间排得满满的:上午来上老年课堂学习,中午在食堂吃饭,下午来做做腰部理疗。" 每天从早上到下午,几乎一天都‘长’在这里 " 她告诉记者,在这里还结识了几位聊得来的老姐妹儿,特别开心。

在整洁宽敞的社区食堂里,明档厨房一目了然,各类菜肴主食都摆了上来,90 多岁的杨奶奶特意给记者看自己的结账小票,一共花了 20 多块钱,除了午餐的干炸小黄花,木耳炒肉外,自己还多买了 4 个大馒头、几条小黄花打包带走。" 子女们白天都忙,自己一个人在家吃饭也是对付,有了社区食堂,天天下楼溜达就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午餐,价格实惠、食材放心 " 她说。

送上门的养老服务更有温度

南岗区新发小区的王会秋老人 72 岁,无儿无女一个人居住,她说多亏了有 " 入户服务 ",帮了她大忙。边说边拿起手机,拨通了通讯录中标注为 " 吴老弟 " 的电话。老人嘴里的 " 吴老弟 " 叫吴金生,是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养老服务组织的服务人员,一年来一直承担为王会秋老人上门进行保洁工作的任务。

" 我是低保户,一直自己住,现在上了年纪,平日里没有能力能收拾卫生,吴老弟来之前,这屋里最起码得有一年多没彻底打扫过了。" 王会秋老人边说边指着地板给记者看," 这里以前都是黑的,根本看不出来地板的本色,这几年我自己都是对付着干点家务活 " 她说,近一年的时间,吴老弟真的像弟弟一样关心自己,隔三差五就会来个电话问问大姐咋样。

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相当于把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照护服务。服务内容部限于生活照护、委托代办、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可根据老人家庭照护需求,按照 " 一户一策 " 定制个性化服务包,根据老人能力评估等级提供相应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适老化改造养老生活更便利

道里区安正社区低保老人李英维已经瘫痪多年,家人照顾他翻身喂水都很吃力。去年夏天 " 适老化改造 " 为他送来了护理床、防呛水杯、智能腕表、可燃气体泄露报警器等,让老人的生活变得更便利了:专业护理床可以调节角度,起卧更便捷,智能腕表与社区网格员手机相连,老人的血压、心率等数据随时可查……在社区与老人家庭之间搭建起便捷服务信息通道。

安正社区主任王丹丹告诉记者,适老化改造是对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居家环境、自我意愿等因素进行统筹科学评估,对其居家环境关键区域部位进行改造,实现了养老 " 不离家 ",为老人们筑牢了安心养老屏障。

据介绍,全市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 256.8 万人,占户籍总人口 28.1%。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 18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7% 左右,其中完全失能人口约占 5%。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我市继续推进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建设,至少再建成省示范级社区老年人照护中心 30 个、助老餐厅(点)50 个,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1000 户。同时,联合相关为老服务组织,探索开展 " 养老顾问 " 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咨询、委托代办等助老项目,切实为老年人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实现养老 " 不离亲、不离家、不离群 ",在家门口安享晚年。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李玥 文 / 摄 / 视频

编辑:马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