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光伏规模化发展提速,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项目并网发电
澎湃新闻从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获悉,5月27日,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应用自主研发的双面双玻海上光伏组件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并形成可复制的海上光伏项目施工成套工艺体系,将助推我国海上光伏规模化发展。
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位于山东省招远市莱州湾海域,光伏场区距海岸最近距离2公里,最远距离6.2公里,总用海面积512.7公顷,通过16回35千伏集电线路接入220千伏陆上升压站。

“该项目于2023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场区水深8.5米至11米,是山东省首批竞配的十个海上光伏项目场址中水深最深的项目。”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武介绍,该项目预计年平均发电量6.94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20.8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3.58万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海洋环境具有高盐雾、高湿度、高风载、高洋流冲击等特性,对光伏组件的材料防腐、结构特性、系统稳定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悉,针对项目环境特性,中广核联合产业链伙伴研发国内首批适应海洋环境的单晶硅异质结N型双面双玻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达22.86%,组件双面率大于85%。该组件的研发和应用,有力推动了海上光伏组件的技术进步。
在莱州湾的粼粼波光中,76万块海上光伏组件源源不断输送绿色电能。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由121个发电单元组成,每个发电单元由6至8套光伏支架单元组成。
项目团队采用行业首创的“大跨度螺栓球钢网架+螺旋变径钢管桩”技术方案,打造光伏支撑“超级支架”。单套光伏支架单元可承载装机容量590千瓦,长69.3米,宽37.3米,相当于6个标准篮球场大小,承重约120吨,其承载装机容量以及支架尺寸两个维度均为国内光伏行业之最。此外,通过开展数值风洞模拟、测压风洞试验等设计安全性复核,从设计上保证了支架单元稳定安全。支架螺栓球节点部位均包覆冷缠矿脂带,有效提高了节点密闭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项目现场,覆盖近500公顷海域的蓝色光伏组件舒展至海天相接处,这片“蓝色海洋”下方,4400多根管桩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
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经理付红星表示,该项目研究形成了“多管桩高精度同步定位”等桩基施工工艺,并研发建造了“电建海装001号”新型打桩船,是全国首台(套)海上光伏智能高效打桩装备。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北斗+GPS”双重精准定位方式,实现桩基位置精准度控制在厘米级。配置的波浪补偿系统,能够降低船体晃动幅度,确保船上悬吊的打桩锤位置相对稳定。船体左右舷配备的两台吊机,能够同步开展悬吊打桩,作业半径可覆盖40米。
对比传统海上打桩船,沉桩效率提升了5倍,施工成本降低50%以上。此外,基于良好的稳定性,该船还承接了海上光伏区箱变安装、电缆敷设、桥架安装等施工作业,实现了“一船多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广核在该项目建设中形成了海上光伏项目施工的成套工艺体系,为全国同类型海上光伏项目积累了系统性的实践经验。项目承担多项重点科技创新研发,目前已取得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0余项,已发表SCI论文4篇。
光伏发电正在实现从陆地到海洋的跨越。
大型陆上光伏项目需要占用较多的土地面积和土地资源,随着近年来光伏用地政策愈发收紧,越来越多的电站开发商和组件厂商将目光投向海上。在同等光照条件下,海面开阔、无遮挡物、日照时间长、辐射量高等优势使得海上光伏项目的光照利用效率更高,海上光伏电站发电量显著提升。
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能发展中心副主任崔琳曾表示,我国有条件开发海上光伏的海域面积约为71万平方公里,估算可装机容量超过70吉瓦。
对于经济体量大、用能需求高、土地资源紧缺的东南部沿海省份而言,海上光伏是一片全新蓝海。截至目前,山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多个省份已出台海上光伏支持政策,涉及立体确权、发展规模及补贴方案等。
山东是国内首批启动海上光伏项目的省份,进度最为靠前。相关规划明确,布局环渤海、沿黄海两大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到2025年,山东光伏发电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其中海上光伏1200万千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