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后捡到小鸟怎么办?专家:别带走,这些误区可能让鸟儿无法生存→
5月26日,成都市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暴雨蓝色预警,一夜的雨夹杂着大风,让蓉城一夜切回春天模式。
据成都市气象台5月27日上午发布的实况通报显示,26日20时至27日9时,成都普降中雨,个别地方暴雨。全市普遍出现4-6级偏北风,最大风速达13.8m/s(6级)。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大雨过后,在社交平台,有公众发出鸟类掉落的求助信息。
数据显示,成都行政区域内分布有野生鸟类22目83科586种,鸟种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常年关注成都的公园鸟类测评志愿者团队成员豆哥表示,每年4-7月是鸟类集中育雏的时期,幼鸟孵出、学飞,加之春夏之交剧烈的天气活动,更易导致鸟类坠地。
这期间,他们每周都会接到求助电话,“我捡到一只鸟,该怎么办?”而他们看到,公众不科学的救助常常导致雏鸟死亡,因此,对鸟类正确的救助非常重要。
▲市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捡到小鸟的信息
先评估坠鸟情况,再寻求救助
当市民走在路上,遇到一只落地的鸟该怎么办?
豆哥提到,要先判断坠鸟的情况,“它可能不是受伤,而是可能还没学会飞行。”雏鸟生长到有飞行能力和自主生存能力期间,可分为巢期、离巢准备期、学飞期。
巢期时,雏鸟全身裸露或仅覆盖绒毛,眼未张开或半张;离巢准备期的雏鸟羽毛已基本全部长出,但尚未完全覆体、仍可见明显羽管,眼完全张开,喙部边缘呈黄色,爪抓握力迅速增强。
而学飞期的雏鸟羽毛基本长全,并完全覆盖身体,嘴角黄色,开始出窝活动并学习飞行,亲鸟会在地面继续喂养指导。
豆哥介绍,以上三个时期的雏鸟均有落巢可能,其中以学飞期雏鸟被发现的概率最高。
她提醒,公众在发现雏鸟无明显外伤,而只是飞不起来的情况下,遵循“健康的鸟无需救助”的原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