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洪看盘|凌乱热点中浮现资金新动向

李晶昀 AI图
周二A股市场弱势调整。
其中,芯片股等科技股的调整力度略强,使得科创50指数等科技股占比较多的指数出现了领跌的走势。不过,景点旅游股、食品饮料股、医药股等净现金流较为突出的品种获得了动量资金的青睐,股价相对强势。只是由于沪深两市成交金额已不足万亿元,说明短线A股仍处在缩量震荡格局中。
交易型资金做多能量衰退
当前A股市场较为活跃的交易型资金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典型的量化交易型资金,他们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题材兴奋点,比如说周一的核电题材股等。二是短线趋势型资金,主要追捧一些产业题材刺激下的行业趋势型的投资机会,比如说前期的芯片类、国产替代类、航运类等投资机会。
当然,这两类资金的划分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其间存在着一定的交集。但从盘面演绎的动向来看,上述两类资金仍有着不同的交易风格和流向偏好。在周二盘面中,上述两类资金似乎均有收缩战线的态势。一方面是因为以寒武纪-U(688256)为代表的科技龙头趋势主线明显出现了调整态势,且量能有所放大,说明趋势型资金在收缩战线。另一方面则是近期较为火爆的重组题材股也出现了高位股纷纷回落的K线态势,说明量化资金也在全线收缩资金。
由于此两类资金是当前A股较为活跃的资金,也贡献了A股当日主要的成交金额。所以,随着此两类资金的收缩战线,A股成交金额也随之萎缩。在周二,沪深两市成交金额已不足万亿元,只有9989亿元,较上个交易日萎缩了110亿元。如此的量能数据意味着短线A股尚难以摆脱弱势、缩量震荡的格局。
资金新动向或聚集多头抗争能量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就在交易型资金有所收缩之际,那些崇尚净现金流的价值投资型资金出现了较为积极的动向。在周二盘面中,他们主要出击了三类个股,一是景点旅游为代表的旅游休闲类主线;二是食品饮料为代表的大消费主线;三是CRO为代表的创新药主线。有意思的是,这 三类主线大多是近期港股较为活跃的品种,尤其是食品饮料类中的新消费主线在港股更是有声有色,成为港股最为靓丽的品种。由于近期港股南向资金定价能力的增强,所以,港股的一举一动渐渐引起了A股存量资金的重视。毕竟南向资金有着本土资金的底层烙印。故,港股在近期的热点动向引起了A股同类资金的认可、模仿。
这对于短线A股市场来说,是一个较为积极的信号。一方面是因为此类资金的动向,意味着A股、港股的联动效应愈发明显,有利于减弱A股的过度频繁交易的色彩,让A股增添一些价值投资型的成色。更何况,近期港股风生水起,已成为中国资产强势的一个有力信号。所以,A股、港股的联动效应再起,有利于聚集短线A股的支撑能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港股在周二再度走高,且在A股周二收盘后仍然顽强回升,说明港股的确有引领中国资产回升的意图。
这必然会对A股同类资金带来更为积极的共振效应,从而推动着A股净现金流较为突出的主线再度强势,成为A股新的稳定器。因此,虽然A股交易型资金有所收缩,A股量能有所减弱。但随着港股的强势以及净流现金较为突出的主线成为A股新的稳定器,A股短线的下档支撑能量仍有望迅速聚集,对后续演绎动向不宜过于谨慎。
(执业证书:A12106120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