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美国吃14道褶饺子算侵权?”韩国必品阁申请饺子专利把打工人看笑了

你原以为申请专利就像找工作,谁行谁上,没想到是先到先得。

韩国速冻饺子品牌必品阁在 4 月 17 日对外宣布,他们向美国专利局申请的饺子外形专利已经在 4 月 8 日获得批准。这项专利申请在 2023 年 2 月提出,里面描述专利饺子的形状是," 底部平坦、顶部隆起的半圆形面皮,褶皱数量在 14-16 道之间,呈现顺时针螺旋状收口 "。

饺子爱好者们听到这个消息赶紧数了数手中饺子的褶皱,生怕以后包饺子还得付专利费。

你左看右看,这造型和常吃的饺子相比,宽大瘪平了不少,但基本要素和自己小时候家里包的饺子大差不差:平底、半圆形、褶皱,你妈努努力说不定也可以再去申请一款新专利。

眼馋着家乡菜的美国留子倍感受伤,正版的肉松小贝还没盼到,如今吃盘饺子也可能一不小心吃到 " 侵权饺子 "。

一旦该专利生效,未来美国的中餐馆售卖成品饺子,或者中国食品企业在美售卖速冻饺子,如果完全符合上述特征,都可能面临侵权风险,专利人有权提起索赔诉讼。

" 以后单眼皮是不是也要给韩国交专利费?"

图源:小红书 @哈哈妈妈

申请饺子外观专利是最近新闻,但在海外市场强调 " 韩国饺子 " 的独特性,是必品阁常规操作了。

在国际市场,必品阁一直以饺子的韩语名称 "Mandu",而非更常用的英语单词 "dumpling" 宣传自己的饺子。

单看称呼,必品阁的 Mandu 和我们常吃的饺子还不是同一种起源。

Mandu 一词和汉语中的 " 馒头 " 同源,而在古代记载中,馒头最初起源时也是带肉馅的,更像如今的肉包子。相似的 " 肉馅面点 " 的称呼也出现在土耳其(mant ı)、哈萨克斯坦(mänti)、乌兹别克斯坦(manti)等中亚国家的饮食中。《韩国饮食:被描绘的历史》一书里写到,Mandu 在 14 世纪高丽王朝统治时期从元朝首次传入韩国。

而在国内饺子的起源则不同。据历史学者考证,中国饺子的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滕国地区(今山东省滕州市境内),如今四川博物院里保存的一尊东汉至三国时期的庖厨俑,面前的案板左边就有一个形如饺子的食物。

你一面惊叹于韩国公司在遗产和专利申请上的无孔不入——从香蕉牛奶瓶到饺子形状,都有根有源、有知识产权;一面遗憾喜家德们应该也把东北饺子申请一个专利。

必品阁打着弘扬 " 韩国文化 " 的旗号,成了饺子在国际市场上的代表性品牌。

2011 年进入美国之后,必品阁在 2016 年超越日本竞争对手味之素株式会社的 Ling,成为了美国商超 Costco 饺子区的第一品牌。2020 年,必品阁饺子在全球的销售额突破1 万亿韩元,其中海外市场贡献了超过6700 亿韩元。

必品阁自 2015 年进入国内市场后,靠着专利里的「14-16 道褶」造型,以及比普通饺子多接近 2 倍的克重,一时间成为高端速冻饺子的代名词。

在必品阁之前,速冻水饺大多时候被定位为生存型食物,靠着价格便宜、3 分钟煮好,和能存一年,成为打工人迫不得已时救急用的糊弄饭。但必品阁的饺子不同,你得拿着小锅,配上葱花和煎蛋慢慢煎烤做成" 抱蛋王饺子 ",或者放点韩式辣酱和低卡泡菜一起煮成" 韩式饺子锅 "。

24 只装的王饺子在京东旗舰店里卖到 25 元到 32 元不等,馅料里甚至没有什么贵价海鲜虾仁,只有猪肉玉米、菌菇、牛肉,以及韩式泡菜这些放在平常饺子里你看都不会看一眼的食材。

图源:小红书 @七月

近年来欧美国家对亚洲美食的兴趣日益浓烈,而必品阁恰好搭乘上了这班出海的快车。

比如在美国,必品阁将饺子定位成" 传统快餐的健康替代品 "——虽然主打 " 油煎 " 的饺子到底有多健康值得商榷。在欧洲,必品阁的目标是 " 让饺子成为法国人最喜欢的十大食品之一 ",借着韩剧、K-pop 文化的流行,激发欧洲消费者对韩国街头美食的兴趣。

而在中国这种速冻饺子竞争激烈的市场,必品阁则靠着推出各式韩式特色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注意力。

《中国日报网》曾报道,必品阁在国内市场已推出超 40 款产品,包括杯装辣炒年糕等等。必品阁还与盒马、山姆、Costco 商超合作,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于是你总能在每个中产超市的冷柜里看到一排标着" 韩式特色风味 "的王饺子。

必品阁背后的韩国 CJ CheilJedang 集团则堪称 " 韩国食品届的三星 "。CJ 集团起源于三星集团的 " 第一制糖 ",在从三星集团拆分出去后逐渐做大做强,如今这家公司涉足食品、制药、生物科技、物流、文化娱乐、零售等多个领域。韩国知名娱乐公司 Mnet Media、韩国最大的连锁影院 CGV,以及面包品牌多乐之日,都是 CJ 集团旗下子公司。

图源:小红书 @Linghua

专注于海外扩张的必品阁需要 " 专利 " 为自己打响名号、立稳脚跟,比起 " 饺子起源之争 ",这次专利申请更像 " 商战 " 的一环。

必品阁的公司发言人在饺子专利通过后解释,这是一项针对特定饺子形状的外观设计专利,该饺子形状的特点是窄双褶,不适用于整个饺子类别。

饺子的分类千千万,如果只看饺子的专利数量,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研发者其实依然占了大头。

在 Google Patents 上搜索 " 饺子 " 相关的专利文件,一共能找到7700 多条相关结果,其中一部分是关于饺子制作机器的研发,另一部分则是不同饺子的造型和制作方式的专利,包括 " 露馅饺子 "、" 猪肉虾饺及其制作方法 ",以及 " 香菇水饺及其制作方法 "。

而对于这场 " 倒反天罡 " 的商战,《观察者网》的报道指出,该专利的申请过程中,存在很多法律漏洞,比如该专利缺乏新颖性,以及与中国的传统水饺没有显著性差异等。

而在美国卖饺子的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有专家提出建议,虽然这次专利申请 " 实际广告效应远超设计的价值 ",侵权风险比较小,但 " 有实力的商家可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专利无效。企业如果不想陷入侵权纠纷,最好还是规避使用这类形状。"

参考资料:

1.FBIF,《年销 60 亿,必品阁把饺子卖向世界》,2025.02

2.Korea JoongAnn Daily,CJ CheilJedang gets U.S. patent for Bibigo dumplings,2025.04

3. 观察者网,《韩国企业在美申请 " 饺子外观 " 专利获批,中餐馆怎么办?》,2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