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伊朗刚放话愿放弃核武,美国就得寸进尺,提新要求,伊朗态度变了
5月14日,据美媒CNBC消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高级顾问阿里·沙姆哈尼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释放出重大信号:伊朗愿意永久放弃核武器计划,销毁所有高浓度浓缩铀库存,并将铀浓缩活动限制在民用水平,同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严格监督。作为交换条件,伊朗要求美国立即解除所有经济制裁。这一表态被视为德黑兰方面近年来最具诚意的让步。
伊朗的妥协姿态背后是严峻的经济现实。长达十余年的制裁已使这个石油大国陷入困境:石油出口量暴跌至每日仅30万桶,不足制裁前的四分之一;货币贬值超过60%;通货膨胀率飙升至45%。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不满情绪持续发酵。然而,美国的回应却令局势急转直下。5月16日,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不仅没有对伊朗的让步表示欢迎,反而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伊朗拥有如此丰富的石油资源,根本不需要发展核能!"
美方要求伊朗不仅要放弃武器级铀浓缩,还必须彻底停止所有铀浓缩活动,包括用于发电的民用低浓度铀浓缩。这意味着伊朗数十年来建立的核设施将面临"清零"的命运,甚至丧失和平利用核能的基本权利。谈判桌上的博弈很快演变成一场实力与意志的较量。自4月12日启动以来,美伊双方已进行了四轮谈判,但始终未能打破僵局。伊朗的底线是保留民用核能权利,而美国的目标则是彻底消除伊朗的核潜力。
美国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首先是通过"技术阉割"消除伊朗的核能力,要求拆除关键的纳坦兹和福尔多核设施;其次是实施"地缘压制",迫使伊朗放弃对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地区盟友的支持,瓦解其苦心经营的"抵抗之弧";最后是为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积累政治资本,通过达成一份比2015年更严苛的协议来彰显其外交成就。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伊朗的处境愈发艰难。经济制裁的绞索越收越紧,民众的忍耐已接近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