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创业,赚不赚钱都不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匹夫老六说财税,作者:匹夫老六,原文标题:《我做尽调这些年(五十七)- 赚不赚钱都不行》,题图来自:AI 生成

其实咱们的文化,对于合伙创业这种事从古至今都给予了很多的风险提示,无数人都告诉过咱们,朋友之间创业会影响友谊,所谓的能共苦,不能同甘。

你说是人性的问题也好,是文化的问题也罢,无所谓,总之算是个经验教训。

这个事换到投资机构和企业之间,就变成了,既不能同甘,也不能共苦,怎么都不行,哈哈。

企业业绩不好,机构肯定是不高兴,回购,打官司,对簿公堂。

企业业绩好,实控人不高兴,因为他不愿意给机构分那么多钱。

他觉得都是自己在辛苦管理经营,为什么要给那个只给钱,什么都不管的投资人分那么多钱呢?

这就会出现,实控人把业务拿到体外去做,占用企业的各种资源,让这个企业保持个微盈利的状态就好了。

我只是说部分情况哈,没说所有人都这样,只是在描述我看到的部分现象,咱们就瞎聊天。

我以前应该是分享过一个案例,就是我们去青海投后管理,调查一个厂子,好像是什么新材料,忘了。

他就是用厂子接一些私活,然后自己亲戚还有几个小厂子,就是这个道理,实控人不愿意把业务拿到主体公司来做,不愿意给投资人分钱。

就是水电费跟产量匹配,这个你们都能理解哈,分析一下变化就好了,一般都是产量上去了,相关的能耗没上去,从而判断产量造假。

其实也有反着的情况,就是能耗上去了,但是产量没什么变化的,这种一般就是接私活了,什么代工一类的业务,实控人的账外收入,也算是一种贪腐的手段吧。

其实从生产成本和毛利的变化是比较好察觉的,但是呢,这个工厂投资人根本也看不到任何账,也不用看什么数据,到当地一打听,也知道,人家一家子,好几个厂子都干这个事呢。

就是人家就借用一下你厂子里价值不菲的机械设备生产线,剩下的人家全是自己的,这个时候其实你的生产成本变化不会太大的。

很多实控人都这样,打官司了,仲裁了,破罐破摔了,把团队和业务拿到另一个主体就好了啊,你投资人能天天来盯着我不?不怕大狼狗咬你啊?

关于这类问题,我想到了很久以前的一个故事,是一个我到今天依旧很敬仰的老大哥 b 的经历。

老大哥 b 算是半个天使投资人吧,早年间照顾过我很多生意,有一次,老大哥的朋友 a,就说自己可以搞定一些业务,就是能接到一些业务,在纠结是自己干呢,还是外包出去挣个佣金呢。

a 当时刚离职,业务其实也是从老东家拿出来的。

后来老大哥 b 就给他正常分析嘛,鼓励他不如自己干一把,试一试。

a 呢,没钱,自己呢也没这个胆量搞,因为接走这个业务呢,方方面面可能还需要打点一下,或者说得罪一些人吧,而且 a 没钱,没人,没设备,啥都没有,他没有信心自己能搞定。

老大哥一方面是鼓励他,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这个生意不错,有前途,值得一干,就说可以拿钱一起干。

但是老大哥很聪明,毕竟做了这么多年投资人,他深知,两个人的组织结构肯定是不行的,最好是三个人,这样还能分担一下资金压力和风险,三个人呢,一起面对,很多事也就能扛过去了。

老大哥就拉来了另一个投资人 c,也是 a 共同的朋友,只不过 c 呢职业不是投资人,有自己的生意,但是 c 也觉得这个事还行,加上有老大哥参与,也愿意出钱一起搞。

至此,团队形成:a 是那个能接业务但是没钱的,b 是我说的老大哥,c 是另一个有自己生意的投资人。

出资比例呢,是 a 不需要拿钱,bc 拿所有启动资金,然后 a 负责公司所有运营管理,bc 尽力多帮忙。股权比例 a:50%、bc 各 25%。

接的业务,正常发 20% 提成,就是比如 a 接到了 100 万业务,直接给他发 20% 提成,就是跟各种费用一起抛出去了,剩余的利润才会按比例分。

我真的觉得这个比例很合理了,充分考虑到了 a 负责所有运营管理,a 相对比较懂这个行业的相关知识,同时 a 还能接到业务。

实际上按 100 万的收入测算,不考虑成本费用,a 能拿到 60 万,b 拿 20 万,c 拿 20 万,我觉得这是一个合理的分配制度。

大家就达成了这么个协议嘛,如火如荼地开干了,这个业务需要租场地,买设备,买车,招工人,还有公司等一系列的手续,其实最难的就是前期开起来,0-1 的这么个过程。

估计你们也猜到了,公司顺利把第一单大业务干下来以后,团队有了,设备场地有了,车有了,历史业绩有了,账面也回款了。

a 开始心里不平衡了,a 觉得以后的业务 bc 等于什么都不用干,光躺着拿分红啊。

他觉得这俩人就出了钱,我当初贷款也能弄到钱啊,前期参与干的这些工作,谁来都能干啊。

a 开始心魔缠身,此时过去了不到半年,应该也就三四个月。

后来 a 就总是有一搭无一搭地,跟我这个老大哥 b 半开玩笑地说,不行你退股吧,可能说了得有三四次,但都是开玩笑的,老大哥也是开玩笑地回的。

但老大哥跟我说,最后一次的时候,他感觉到,a 真的想让 bc 退出了,其实从第一次 a 半开玩笑地说出这个话的时候,老大哥 b 说,他就知道,a 心里不平衡了。

但当时 b 没有萌生退意,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可以调节,更可以沟通,无非就是 a 觉得分配不合理,那咱们三个人可以坐下来再聊嘛,可以改的啊。

而且 b 觉得这个业务不错,未来很有发展,a 能带来的就是这仅有的一两个业务,未来更大的业务,需要更多的资源,更强的竞争,其实 bc 是能提供很多价值的。

b 其实畅想了一个很好的蓝图,他说他也开会表述过,很多项目投标对公司成立年限有要求,等满一年了,能对接很多业务,包括未来转智能制造,再融资等等。

b 想着三个人能有机会坐下来,沟通一下这个事,他等着 a 约这么个局,因为毕竟是 a 对这个股权不满意,他觉得分配不合理,理应由他组织这个会议。

但一直没等到,期间 a 向 b 表述过很多次,觉得 c 对团队没什么价值一类的话,b 开始的时候还纠正,后来也懒得说什么了,不过 b 也从来没跟 c 转述过。

老大哥说,大概是当 a 第三次,还是第四次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出你退股吧的时候,b 萌生退意了。

b 觉得应该及时止损了,再这么耗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得到的结果只可能是 a 把业务拿到别的主体去做,bc 发现了,大家不欢而散,朋友都没得做了。

那就不如这个时候,退出,以后还能做个朋友。

这个故事,我听到这的时候,我就感觉这个老大哥 b,跟我这吹牛逼呢,怎么这么伟大啊,人性光辉,成人之美,我都不太信,就问出了我的疑问嘛。

b 是这样解释的,他说他见了太多的,朋友反目的,年龄大了,不想因为这么点钱,弄得不体面。

当然是希望赚这个钱,但现在留下来耗着也赚不到,那不如现在退了,给大家都留个体面。

b 说,当你遇到 a 这样的人,千万不要想着跟他一较高下,而是要尽快及时止损,迅速退场,不然就像郭德纲说的似的,哪天他遭雷劈连累到你。

然后他说,这个时候是公司最好的时候,也是 a 最得意忘形,最想让我退的时候,这个时候退,一切都好谈,a 呢也没什么资金压力,或者 a 也愿意承担这个资金压力。

因为这个时候,账面的资金并不够退给 bc 两个人投资款的,需要 a 去拆借一部分。

然后 bc 就退出了,a 秒付的款,c 当时都感叹,当初一分钱没有的 a,现在居然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真不容易。

其实也好理解,如今面对一切都确定的情况下,a 就有勇气去贷款了嘛,或者就敢动自己的棺材本了嘛。

我还是很好奇,问老大哥,你们三个是怎么坐下来聊这个问题的?谁最先提出来的?a 怎么开的口呢?

说实话,我觉得是个人都开不了这个口。

老大哥说,不是 a 开的口,是他自己主动提出来要退出的,他说既然都要退了,都要装这个好人了,何不装到位呢。

a 抹不开这个面子,他到今天也不愿意承认是他自己想让我俩退出,也是这一点,没有担当,更确信了我当时没退错。

如果 a 能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大家坐下来开个会,反而我会很欣赏 a,因为这种不平衡的心态非常非常的正常,大家要沟通的,重新分配一下责权利也可以啊。

后来大家就好聚好散了,如今依旧是好朋友,a 的生意做得挺大的,在他那个领域也算有些名气,皆大欢喜。

这是一个多年前的故事了,你们别对号入座。

b 这些年一直都算是我的指路明灯,我如今的很多观点,都源于他,我也很佩服他。

b 说他能做到这个及时止损,能心态这么好地去面对这件事,只是因为这个钱这个收益,对他来说没那么动人,他不愿意为此去跟 a 浪费时间,消耗自己。

如果是一个足够大的利益,他的心态也做不到这么平和。

是啊,就算如今的我,放在他当时的情况,我绝做不到能主动退,我一定会想办法让 a 难受一阵子,给他点教训,我得让他知道知道什么是规则,哈哈。

我也知道不应该去跟 a 浪费时间,犯不上,但真的很难能做到,大概就是我各方面的水平都还达不到吧。还得修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匹夫老六说财税,作者:匹夫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