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摄影60余载,87岁老人用镜头讲述冰城故事
18 岁开始自学摄影,
坚持用镜头记录生活,
定格人生的精彩瞬间,
半个多世纪以来,
他用镜头记录家乡哈尔滨的可喜变化,
也讲述了善良的冰城人
勇于进取、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场景。

他就是哈电集团退休职工、如今已经 87 岁的老年志愿者——赵忠贤老人。1939 年出生的他曾是哈工大机械制造专业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进入哈尔滨电机厂工作,担任生产调度,后调入厂工会相关部门。
61 年前买的一件奢饰品
——海鸥相机
1964 年,月工资 38 元的他省吃俭用,花 205 元买来了一台海鸥相机,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件奢饰品。此后他便全身心投入到摄影艺术中。当年买胶卷支出也很大,20 多元一卷,每卷只能拍 12 张照片。

"205 元的价格是当时市场上最贵的相机,关键舍不得买胶卷,每个月我只能买一卷,最多买过两卷 "。这台海鸥相机至今仍在赵忠贤的柜里珍藏着。" 它为我立下了汗马功劳!" 赵忠贤早年的许多获奖作品和得意之作都是出自这台海鸥相机。
多年来,凭着对摄影艺术的执着追求,赵忠贤拍摄了数万幅作品,多次在各类摄影大赛获奖,并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至 2002 年(退休前)期间连续多年担任哈尔滨市职工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同时他还多次应邀赴哈工大等高校讲授摄影课,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多年来还带出许多优秀的摄影学员。

2002 年退休后,赵忠贤在家中办起了摄影工作室,在老伴和孩子们的支持下,继续从事摄影创作和教学工作。
15 年前登上 68 米高的消防云梯拍摄
2010 年 4 月 29 日,哈市消防现场演练在哈电公司举行。当时已经 72 岁的赵忠贤应邀为这次活动拍照。为了拍摄电机厂全景,他毅然登上了 68 米高的消防云梯! 这部云梯在当时是全市最高的一台消防云梯。虽然恐高,但是凭着对摄影艺术执着追求和热爱以及高超的摄影技能,最终他圆满完成了拍摄任务。" 当时我也没想太多,只想尽全力把这次拍摄完成,事后回想起来也觉得有些后怕…… " 他对记者说,站在距地面近 70 米的高空拍摄的确需要胆量和勇气。

2010 年,赵忠贤还有 6 幅摄影作品入选了 " 我看家乡新变化 " 全省职工摄影大赛决赛,其中 " 动力之乡新貌 " 获得了二等奖,刊登在了当年 10 月 17 日的《哈尔滨日报》上。

近年来,赵忠贤的拍摄足迹遍布龙江大地,尤其是家乡哈尔滨的冰雪美景、欧式建筑和满城盛开的丁香花、大美湿地等都是他摄影中的重点,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哈尔滨大剧院、网红桥、音乐公园等众多打卡地也都成为他作品中美轮美奂的主题,许多专业人士和市民参观他的家庭摄影工作室后都发出感叹:" 在赵老的镜头里,哈尔滨变成了童话世界!"
余生继续记录生活,
拍好冰城故事
近年来,赵忠贤更是全身心投入到摄影艺术中,他多次带领学员外拍采风,其中《塞北雪》《哈电今昔》《步行街》《江北看江南》等多个作品受到社会各界好评点赞。

为了拍摄需要,在当年没有无人机拍摄的条件下,赵忠贤还自制了一个可以自动调节升高到 5 米的碳素独脚架,相机的镜头可以通过遥控拍下空中俯瞰全景;他还通过一部早年花 3800 多元人民币从日本买回的一部多功能相机,可拍摄到 360 ° 全景图片。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赵忠贤老人不但身体硬朗、思维敏捷,言语表达也很流畅,精气神都很十足。他的家庭工作室挂满了他多年的代表作品,既有 1958 年拍摄的哈尔滨电机厂全貌,也有近年中央大街举行哈尔滨啤酒街花车巡游的热闹场景,还有集纳他数万摄影作品的十多个硬盘。

其间,赵忠贤还多次为志愿者活动义务拍摄,他用行动和作品表达了对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的弘扬。无论多忙,只要志愿活动需要,他就去现场拍摄,鼎力相助。

赵忠贤说:" 摄影让我爱上了家乡哈尔滨,也爱上了这里淳朴善良的人。余生,我要继续用镜头记录生活,记录这里的人和事,让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继续拍摄大美冰城,争取捕捉到这里更多感人的精彩瞬间。"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实习生 姚宇航 记者:黄晏君 文 / 摄 / 视频
部分图片由赵忠贤提供
编辑:马云鹏